ASCO重磅速遞丨李進教授:里程碑成就!DCR 95.5%,PFS 6.9個月,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開啟晚期CRC治療新篇章
作為一款我國自主原研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V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呋喹替尼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治療,并被《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2019版)》以zui高等級的1A類證據、zui大力度的Ⅰ級推薦作為mCRC患者的三線治療標準方案,該推薦等級延續至今。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呋喹替尼在聯合用藥方面進行了更多探索。在今年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大會上,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探索了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在晚期結直腸癌(CRC)治療領域的初步應用數據,將中國實力展現在國際舞臺,推動了我國科研技術向“國際引領者”邁進的步伐。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本報特邀李進教授分享相關研究成果,展望抗腫瘤領域的未來前景。
研究速遞
研究名稱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晚期CRC的Ib期研究初步結果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呋喹替尼(VEGFR抑制劑)聯合信迪利單抗(PD-1單抗),治療晚期CRC及其他實體瘤患者的安全性和協同抗腫瘤效應。
研究方法
該研究為Ib期多中心臨床研究,納入了包括CRC在內的各類型腫瘤,目前研究仍在進行中,本次報告的為mCRC治療組。該治療組共納入44例至少經氟尿嘧啶、奧沙利鉑或伊立替康二線治療失敗的mCRC患者,接受呋喹替尼 [5 mg、每日一次、間歇性給藥(連續服藥2周、停藥1周),或3 mg、每日一次、連續給藥;每隊n=22] 和信迪利單抗(200 mg,每3周一次)聯合治療,旨在評估該聯合方案治療mCRC的安全性和協同抗腫瘤效應。主要研究終點為安全性、耐受性及Ⅱ期臨床研究推薦劑量(RP2D),次要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
研究結果
截至2021年1月5日,共有44例患者入選,呋喹替尼 [5 mg、每日一次、間歇性給藥(連續服藥2周、停藥1周)] 聯合信迪利單抗(200 mg,每3周一次)被確定為RP2D。在44例意向性治療(ITT)人群中,ORR為22.7%,疾病控制率(DCR)為86.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5.6個月,中位總生存期(OS)為11.8個月。在RP2D隊列中,ORR為27.3%,DCR為95.5%,中位PFS為6.9個月。
研究結論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治療用于標準治療失敗或不適合進行標準治療的晚期CRC患者,安全可控、耐受性好,且顯示出極具前景的抗腫瘤活性。
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研究結果令人振奮
論壇報:本次ASCO會議上,您和您的團隊報告了一項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晚期CRC的Ib期研究初步結果,首先想請您分享一下此時此刻您的感受?
李進教授:本研究是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晚期CRC的前瞻性探索研究,得到全國多家中心的大力支持,相關成果已在本次ASCO會議報道。雖然入組病例不多,但卻獲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未來也將繼續探索該聯合方案在其他消化道腫瘤、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種我國高發的實體腫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期待能夠有更多研究中心參與進來,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單藥治療效果亮眼聯合治療再創佳績
論壇報:請問您及您的研究團隊此次開展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研究的初衷是?呋喹替尼聯合PD-1單抗治療的優勢有哪些?
李進教授:基于前期FRESCO研究的結果,呋喹替尼在2018年9月于我國獲批上市。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無論是臨床試驗或是真實世界研究中,均有諸多證據表明呋喹替尼可以顯著延長CRC患者三線治療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持續時間。然而,呋喹替尼單藥為CRC患者帶來的獲益仍較為有限,尚需探索更多聯合治療策略以更好地幫助患者。
隨著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肺癌、肝癌、淋巴瘤等多個瘤種的治療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長期生存,將抗腫瘤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度?;诖?,研究者們不斷地進行更多聯合治療方案的探索,以期進一步提高免疫治療療效。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聯合方案進展迅速,但在CRC治療領域卻始終未曾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有效率不足20%,疾病控制時間也較短。鑒于FRESCO研究取得的亮眼成績,我們開展了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晚期CRC的臨床研究,進一步探索呋喹替尼聯合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效應。
在本次匯報的Ib期研究中,對不同的用藥劑量和給藥間期進行了探索,進一步確定了呋喹替尼 [5 mg、每日一次、間歇性給藥(連續服藥2周、停藥1周)] 聯合信迪利單抗(200 mg,每3周一次)的用藥方案,可實現更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來,我們也將采用這一聯合治療方式開展Ⅱ/Ⅲ期臨床研究,或者針對CRC患者治療的頭對頭研究,如對比目前標準三線治療方案——呋喹替尼單藥與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的治療療效,期待為中國乃至全球患者帶來更多切實的幫助。
成為CRC領域里程碑為多瘤種治療奠定基礎
論壇報:請問此次公布的“雙國藥組合”方案,會對我國CRC臨床實踐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導和參考?
李進教授:所有的臨床研究都需經過不斷的探索驗證,再進行臨床應用。既往中國小分子靶向藥物聯合PD-1單抗在肝癌治療中已取得重要進展,本項I期研究作為國產TKI聯合PD-1單抗治療CRC患者研究的領跑者,取得了振奮人心的成果,是中國新藥創新進步和發展過程中鼓舞人心的里程碑事件。相信隨著未來研究成果在Ⅱ/Ⅲ期臨床研究中得到進一步驗證,將為CRC治療領域帶來重大突破,也為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其他腫瘤患者打下堅實基礎。期待未來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能夠更大化發揮藥物療效,讓更多患者從治療中獲益,這也是我們作為臨床醫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初衷。
助力企業實現創新轉化期待早日實現健康中國
論壇報:可否請您談談,未來您和您的團隊還會在哪些方面開展更多學術研究?您對于我國本土創新藥物的未來有哪些方面的期待?
李進教授:中國原研創新藥物從十余年前起步,到如今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很多產品不僅為國內患者帶來幫助,也進入了國際醫藥領域,造福全球患者。毫無疑問,我們在新藥研發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艱辛和困難,慶幸的是在全國民族制藥企業和廣大臨床專家的不懈堅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國原研創新藥物不斷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我們目前與西方發達國家水平仍有一些差距,我謹代表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研究中心,期盼未來能夠通過不懈努力,為中國藥物創新作出更多貢獻。目前,我們中心有100余項臨床研究正在開展,其中I期研究多達70余項,期待未來能夠通過I期研究的優異數據,快速幫助制藥企業提高新產品質量標準,通過真實可靠的研究數據,實現從“me-too / me-better”到“源頭創新”的模式轉化,并為進一步的Ⅱ/Ⅲ期臨床研究提供助力,為藥物創新增添支持力量。相信未來在國家大力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制藥創新將迎來新的高峰,助力推薦健康中國建設。
來源:腫瘤資訊